今年是我在加拿大读本科的第六年。窗外的枫叶红了六次,我却还没拿到毕业证。GPA卡在2.2已经两年,上学期三门课全挂的时候,我坐在学校走廊的长椅上,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抱着毕业袍欢呼,手里的成绩单被攥得发皱。
凌晨三点失眠是常事,手机里存着二十多个未接来电,有父母的,有中介的,还有两年前就毕业的室友。现在听到消息提示音会手心冒汗,上周甚至把手机设置了全天静音。导师建议我休学半年,可我不敢——看着银行账户里父母刚汇来的学费,愧疚感像块石头压在胸口。
摆在面前的路1. 硬撑到底
继续读现在的专业,最快还要一年半毕业。但以现在的状态,我很可能再次挂科。昨天查了学校规定:GPA低于2.0会被强制退学。看着目前2.2的成绩,我连喝咖啡的手都在抖。
展开剩余74%2. 转学重读
咨询过转学分的事,中介说最多能转50个学分(总学分要求120)。这意味着要从大三重新开始,而且只能转到排名更低的学校。去年有同学转去温哥华的某学院,结果发现课程不被国内教育部认证,现在还在打官司。
3. 直接申请硕士
这是我现在最倾向的选择。英国可以在本科没毕业的情况下申请硕士,远比我继续选择本科性价比更高。虽然专业选择受限(商科、教育类相对容易),但一年就能拿到学位。算了下成本:硕士学费约4万加元,比继续读本科省2年时间和3万加元。
深夜的挣扎上个月和父亲视频,他叹气说:“要不回来吧,家里还能托人给你找个工作。”这句话让我整晚没睡。六年前是我吵着要出国,父母卖了家里一套小公寓供我读书。现在老同学在朋友圈晒婚戒、晒升职,而我连份实习简历都不敢投。
上周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,老师给我画了张图:
压力值90% → 学习效率30% → 成绩差 → 压力值95%
这个死循环我比谁都清楚。有次在超市看到婴儿辅食区的妈妈们,突然很羡慕——她们至少知道下一步该喂什么牌子的米粉。
给同样困境的同学作为经历过这一切的人,想分享几点实际建议:
1. 先解决心理问题
立刻预约学校心理咨询(很多保险能报销) 每天强制出门1小时(图书馆、超市、哪怕只是散步) 用“5分钟原则”启动学习:告诉自己“只学5分钟”,通常5分钟后就能进入状态2. 选择前先算三笔账
时间账:继续读本科VS硕士,列出具体时间线 经济账:精确计算每种选择的总花费(学费+生活费+隐形成本) 风险账:如果选错,最坏结果是什么?能否承受?3. 关于申请硕士的实操建议
重点考虑英国、澳洲的授课型硕士(接受未毕业本科生) 选择好毕业的专业:项目管理、教育学、市场营销 找专门处理学术危机的中介(他们熟悉学校政策漏洞) 准备材料时重点解释:为什么本科没毕业+未来学习计划4. 和父母沟通的技巧
先展示解决方案(比如硕士申请进度表) 用数据说话(对比继续读本科和读硕士的成本) 每周固定通话时间(避免情绪化沟通) 写在最后昨天在二手群里卖掉用了五年的教科书,买家是个刚来加拿大的新生。看着他兴奋地问我“学姐,这个专业难吗”,我突然有点恍惚。
这六年像场漫长的雨季,但总会放晴的。如果你也在迷茫,不妨先做两件事:
把手机铃声调成喜欢的歌(我设成了《阳光总在风雨后》) 今晚12点前,给父母发条消息,哪怕只是句“今天吃了饺子”我们都是被困在时间里的人,但至少可以决定明天早餐吃什么——我准备去唐人街买份豆浆油条,然后回来继续准备回国的事情。
发布于:四川省